近日,2022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采取云會議的形式,在線上開幕。作為數博會的舉辦地,近年來,貴州數字經濟異軍突起,增速已連續多年保持全國第一。地質結構穩定、氣候涼爽、能源充足……貴州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讓其成為建設大數據中心的理想之地。2021年,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考察時要求,貴州要“在實施數字經濟戰略上搶新機”。
作為首個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,貴州大數據產業蓬勃發展,大數據應用百花齊放。加快推進“東數西算”工程,依托數字經濟,貴州從全國的“脫貧主戰場”一躍成為“數字新高地”:2011年貴州GDP僅有5615.55億元,2021年貴州GDP超19586億元。今年一季度,貴州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同比增長100.8%。
地理劣勢變成數據安身優勢
超大型數據中心陸續落地,累計完成投資逾百億元
貴州省貴安新區,全國集聚超大型數據中心最多的地區之一,有“中國數谷”之稱。走在貴安新區的道路上,兩側連綿起伏的小山丘襯著藍天白云,這些曾經阻礙當地農業規?;l展的地理劣勢,如今卻成為一個個大數據中心最好的安身之地。
貴安新區附近村寨的村民老周指著自家餐館不遠處的一處在建工地,回憶起從前:“‘天無三日晴,地無三尺平’,以前我們只能在石頭縫里種些經濟價值不大的包谷,自己吃都不夠,更不可能有什么收益。如今雖然山還是那座山,但里面填滿了各種各樣的高科技設備,變‘寶山’了?!?/span>
老周所說的高科技,是云計算的基礎設施——數據中心。據貴安新區大數據發展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,數據中心主要成本是用電,而貴州新能源豐富,電價相對便宜。此外,數據中心在這里還可以有效運用喀斯特地貌,充分發揮山與山之間埡口的作用,加強自然風力,用季風及煙囪效應排放熱氣,從而通過自然冷卻技術為數據中心制冷,減少了空調使用時間,進一步縮減能耗。
智能機器人在貴安華為云數據中心機房巡視
位于貴安新區的中國電信云計算貴州信息園,是中國南方運行規模最大的數據中心,也是貴州省數據交互最活躍、數據量最大的云網數據中心。如今,這里已經建成6座數據中心機樓、1座后勤保障中心以及柴油發電機組24臺,具備1萬架機柜承載能力,每日數據量超過100G,年產值超過2億元。近日,園區1.3期工程已經封頂,待今年年底投入使用后,可提供5000個機架、約5萬臺服務器,為推動數字經濟升級突破增添動能。
2013年10月,中國電信云計算貴州信息園開工建設,拉開了貴州數據中心建設的序幕。隨后幾年,移動、聯通、富士康、華為、騰訊等超大型數據中心陸續在貴安落地。記者從貴安新區大數據發展服務中心了解到,短短九年間,貴安新區已擁有中國移動(貴州)數據中心、中國聯通(貴安)云數據中心、華為數據中心等7個超大型數據中心,累計完成投資逾百億元。
貴安新區大數據發展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,目前,貴安新區以騰訊貴安七星數據中心為圓心,在半徑4公里、面積不超過50平方公里的區域內規劃建設了12個超大型數據中心,總占地面積11184畝,預計總投資超過400億元,可承載服務器超過400萬臺。到2025年,貴安新區數據中心投資規模有望超過1000億元。而在能耗方面,數據中心平均能耗基本達到國際先進水平。
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,5G基站也成為數字時代必不可少的基礎設施。除了建設大數據中心,貴州省貴陽貴安還全力“加碼”5G規模部署和商用,截至今年6月,貴陽貴安累計建成5G基站已超過1.5萬個。
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
參觀者在2021年數博會展館感受前沿科技
作為一家“老三線”企業,萬江機電致力于汽車零部件的研發制造近40年,產品主要有電動雨刮器和玻璃升降器系列產品。近年來,萬江機電基于物聯網和工業大數據技術,構建了廠房與廠房之間、廠房內區域之間、區域內設備之間三個層級聯動的智能生產物流管控系統,通過1550米的輸送線,實現物料在各個生產區域和車間的自動化傳輸,并先后4次升級雨刮生產技術,使電機體積縮小10%、重量減輕18%、防水性能大幅提高,產品附加值也隨之提升。
“過去生產方式傳統,企業產能有限?!痹谫F州省貴陽永青儀電科技有限公司,總經理助理周南介紹,2017年起,永青儀電借助成為白云區“大數據+傳統產業”轉型升級試點企業的契機,搭建了基于云計算、物聯網的大數據分析云平臺,讓各系統、各業務環節、各種數字化設備的信息數據互聯互通,貫穿生產流程,整體生產效率提升逾20%,產品合格率比原來提升8%,外部不良品率比原來降低20%。
2019年以來,嘗到大數據“甜頭”的永青儀電開始實施智能制造數字化工廠改造,陸續投入7000萬元,引入先進設備、開發新的工業軟件服務于生產。去年,該公司首條SMT無鉛生產線及配套的儀表自動化測試組裝生產線啟用,是行業內的高端生產線和數字化車間。
萬江機電、永青儀電都是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真實縮影。2017年,貴州在全國率先出臺了首個省級數字經濟發展規劃,在產業數字化方面,貴州制定實施了全國首個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指標體系,深入實施“千企改造”“萬企融合”,促進實體經濟向數字化、網絡化、智能化轉型,上云企業超過2萬家。
不僅僅在工業領域,在城市中,無接觸經濟、共享經濟、線上經濟紛紛涌現,“智慧潮汐機器人”開通“潮汐車道”緩解交通擁堵,“刷臉支付”在公共交通領域推廣運用……可以說大數據帶來的變革在各行各業中都能找到明顯的印記。
貴州省貴陽市大數據發展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,截至目前,全省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指數達到42.5,比開展融合前的2017年提升8.7,連續5年穩步增長。貴陽、貴安數字經濟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超過35%。
數字技術為生產生活注入新動能
“何時澆水、施肥都由數據說了算”
“當前空氣溫度為20.4攝氏度,濕度97%,第一層土壤濕度23%……”貴陽市修文縣谷堡鎮平灘村53歲村民黃林點開手機上的APP,獲取自家百余畝獼猴桃的基本情況。得益于獼猴桃種植區的物聯網傳感設備和傳輸網絡,黃林在家也可以對獼猴桃生長環境數據進行實時監控。
“什么時候澆水、什么時候施肥都由數據說了算。”黃林說,過去種植農作物,更多的是靠老一輩口口相傳的經驗,而如今則可以參考各項指標精準種植,產量高了,質量也得到保證。
近年來,貴州推動大數據與農業生產深度融合,將數字技術融入農產品的生產、管理、銷售全過程,實現傳統農業的增產增收,為農業現代化和鄉村振興增添了強大數字新動能。
修文縣國投集團有限公司資產運營部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,目前,該系統已在修文縣各獼猴桃種植區內逐步完成覆蓋。在修文縣試點建設獼猴桃基地物聯網應用項目中,物聯網技術也正應用在果園VR全景、種植技術培訓、物流冷鏈跟蹤分析、果園內控等生產銷售全過程中。
同樣位于修文縣的貴州好一多乳業股份有限公司擁有超長的產業鏈,跨越農牧業、工業、服務業三大產業,也從大數據中嘗到了甜頭。
“產業鏈越長、環節越復雜,需要分析的數據就越多,對先進信息技術的需求就越迫切?!痹摴举|量總監馮曉飛說,“2017年以來,好一多從推動創新引領等角度開展數字化改造。目前,該公司數字化生產管理平臺已能夠對151道生產工序實行自動管控,不僅提高了各環節的生產效率和產品良品率,也提高了各環節的生產效率?!?/span>
大數據應用不僅為全市智慧農業賦能,而且還讓農產品的產銷對接更精準,助力黔貨更好出山。
每天天剛蒙蒙亮,貴農物流園便進入忙碌狀態,在滿載貨物的車輛進進出出的背后,一套系統正在進行數據碰撞,從而實現銷售產品排行、種類分析、監控預警等功能。
“系統鏈接省內外農副產品生產基地、二級批發市場、終端商超銷售市場,不僅能動態可視化呈現相關數據,還可實現產銷對接、在線磋商、終端消費電子交易服務延伸?!痹撐锪鲌@負責人表示。
不僅僅是農業,大數據也已融入貴州的日常生活,為當地群眾帶來更多便捷。在2019年數博會上,貴州發布了政務服務“一云一網一平臺”,通過“一朵云”統攬全省政府數據,“一張網”聯通省市縣鄉村五級政務服務,“一平臺”解決跨層級、跨地域、跨部門數據調度。
“居民反映的任何事項和問題,通過村干部核實后,信息都能上報匯總到調度中心,通過可視化3D地圖展現。工作人員能第一時間接收信息,并對問題進行處理?!痹谫F安新區湖潮鄉綜治辦,工作人員劉燕對大數據給基層工作帶來的高效便捷豎起大拇指,得益于貴安新區“智慧鄉鎮”平臺,通過手機,她不僅能即時推送信息,還能切實為群眾解決許多問題。居民可以通過掃描二維碼,一鍵上報疫情防控、生活服務、政務工作意見等信息,增強了參與感和幸福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