劍南春是傳統白酒品牌,與趙坡茶、綿竹年畫并稱為“綿竹三絕” 。劍南春酒傳統釀造技藝已入選非物質文化遺產。
一、產地
劍南春產自綿竹劍南春酒廠,該酒廠的前身源自1951年成立的“四川地方國營綿竹酒廠”,2004年后,正式改為“四川省綿竹劍南春酒廠有限公司”。
此酒工藝采用高粱、糯米、大米、小麥和玉米五種糧食為主料,取城西玉妃泉之水為釀造用水,經蒸餾去頭斬尾,貯存陳釀,精心勾兌等工序而釀成。該酒具有芳香濃郁、醇和回甜、清洌凈爽、余香悠長的獨特風格。酒度有60度、52度、38度等多種。
三、歷史
巴山鐘靈,蜀水毓秀。在巴蜀大地上,坐落在這條名酒帶的綿竹,釀酒歷史已有四千余年,綿竹縣素有“酒鄉”之稱,因產竹和產酒而得名。早在唐代就有聞名遐邇的名酒——“劍南燒春”,為皇族貢品,有“劍南貢酒”之名。因綿竹在唐代屬劍南道,故稱“劍南春”。相傳李白為喝此美酒曾在這里竟把皮襖賣掉買酒痛飲,留下“士解金貂、解貂贖酒”的佳話。北宋蘇軾稱贊這種蜜酒“三日開翁香滿域,甘露微濁醍醐清”,其酒之引人可見一斑。據《綿竹縣志》記載,當時的綿竹大曲達到了“味醇香,色味白,狀若清露”的美妙境地。劍南春酒廠使用的第一代商標為20世紀50年代啟用的“綿竹”牌,廣泛使用在其所生產的瓶裝酒產品上。從1987年起,劍南春啟用白色金屬防盜蓋封口,蓋上標有“中國綿竹酒廠出品”紅色字樣。
1972年塑蓋劍南春
20世紀70年代普通玻璃瓶型的紅杯劍南春,如今在市場上已經非常少見了,該時期內銷劍南春使用“綿竹”牌商標,采用了塑蓋、壓蓋兩種封口。紅標劍南春于20世紀80年代初就在市場上銷聲匿跡,因此具備很高的收藏價值。
“長江大橋”牌劍南春
20世紀70年代末,劍南春采用含苞待放的蓮花外形作為瓶身,也叫做“蓮花瓶,長江大橋”牌是劍南春用于出口酒的注冊商標,此款“長江大橋”牌劍南春市場上也十分少見,尤其是該時期獨特的瓶型,頗受白酒收藏家們的喜愛。
珍藏品劍南春
此款是精選上等基酒,為客戶定做的珍藏品劍南春,每瓶都有收藏證書,瓶蓋和部分飾品均是純金制做。僅憑瓶身制作成本,收藏價值就不低了。